來到百齡河濱橄欖球場,只見一群人正開心的傳球、防守,而隊伍裡的其中一員,正是對橄欖球充滿著熱愛的2018年雅加達亞運橄欖球隊代表之一的宋哲宇。

從小好動喜愛打籃球的哲宇,因就讀的國中僅有橄欖球項目,便開啟了他的橄欖球之路。起初家長並不同意他練橄欖球,認為要以讀書為重。直到某天,父母來球場看他比賽,看見哲宇在場上那個不斷跌倒、站起來的不放棄精神,便轉向為支持。而後只要哲宇有比賽,父母幾乎都會到場支持。

宋哲宇的家人總會在他比賽的時候到場支持 (宋哲宇提供)

不會練到會!還要拿冠軍

哲宇坦言橄欖球是相當強調肢體靈活的運動,而他自己並非手腳協調之人,所以剛開始練習時,包含傳球、腳步等都相當不協調。但好勝心強的他心想:「怎麽可能會練不會?」因此只要一有時間,他便會找人陪他持續練到會。

哲宇就讀的是建國中學,內部競爭相當激烈。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二那年的一場比賽,當時他在球隊裡負責的位置恰巧與高三的學長有所衝突。為了要上場比賽,他花了半年的時間,刻意加強自己的體能、防守,最後哲與不僅順利成為先發,還為隊伍拿下冠軍。之所以會成為印象深刻的事是因為,相較於其他隊伍,建中橄欖球隊的成員體型較為瘦小,比起冠軍,更多的是努力過後的成就感。

宋哲宇在建中橄欖球隊時期 (宋哲宇提供)

不論程度 團隊精神才是橄欖球的精髓

高中畢業後,哲宇正式入選國手,成為橄欖球U19青年隊的一員,開始參與國際賽事。就讀文化大學的他,期間還擔起橄欖球校隊的隊長,更成為2018年雅加達亞運七人制橄欖球代表隊的成員之一,儘管體型不如人、國際經驗不夠豐富,但在場上的他們依然彼此激勵著,為的就是要展現出橄欖球中的團結精神。

宋哲宇在文化大學橄欖球隊時期,當時的他還擔任隊長(宋哲宇提供)

之所以這麼熱愛橄欖球的原因,哲宇表示:「橄欖球是一個團隊運動,彼此競爭但也彼此照顧。」團隊中的成員除了一起練習,還要找比賽中相鄰位置的人,討論該怎麼做,從一次次的練習中慢慢培養默契,久而久之,便知道隊友的動作習慣,就能增進團隊默契。

2018年雅加達亞運,當時宋哲宇與團隊獲得第七名 (宋哲宇提供)

運動員抗壓性強 宋哲與勉勵運動員多發展其他興趣

將橄欖球視為生命中一部分的哲宇,目前的生活以工作為主、練球為輔。他說:「許多人出了社會後選擇放棄。」但他還是堅持在業餘的時間持續練習橄欖球,不想這麼快就放棄。而橄欖球項目選手最巔峰的年紀其實是在22-28歲之間,正是哲宇目前的年紀,卻沒有持續在只專精練習橄欖球的生活。

對此哲宇表示:台灣目前的橄欖球隊都是以學校的體育班模式進行,因此學生時期往往練習專項的時間大過於讀書。而訓練是很累的,很多時候沒有多餘的體力再專心唸書。許多人大學畢業後,就業變得相對辛苦,因為現實的社會往往不會關注你過去的體育成績。因此哲宇建議:「除了打球,要多多培養自己的其他興趣,但相對來說,正是因為運動員必須在不斷地失敗中,再爬起來繼續比賽,所以他們的抗壓性相對較一般人強,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優點去發展其他的技能。」

比賽場上的宋哲宇 (宋哲宇提供)

努力推廣 期望未來能協助更多橄欖球員

至於推廣橄欖球,也是哲宇未來想做的事。相較於體制內以甲組為主的推廣環境,哲宇有不同的看法。他說:「台灣有很多優秀大學的學生在學校的橄欖球隊中,都屬於乙組。」而國家更致力於推廣甲組。但畢業後,乙組學生的發展,反而比甲組來的更好。當然,投入基層教育是很好的,但可惜的是到了大學以後,如果沒有一定的成績,投入的資源就跟著被中斷。因此他期待,政府能更重視橄欖球項目,培育更多能為橄欖球一直堅持下去的選手。

目前在自家公司上班的哲宇,未來夢想是希望可以用公司的名義成立橄欖球隊,讓好的選手得以延續運動生涯,提高曝光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