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屆東京奧運,中華隊表現令人激賞,締造多項最佳紀錄。除此之外,也有不少運動項目睽違已久,再度創造屬於他們的里程碑。今天就來盤點這次中華隊,有哪些「超過半世紀的等待」。
奧運男子體操成隊出賽
中華隊上次男子體操成隊出賽得追溯到1964年,同樣是東京奧運。當時在18支男子隊伍裡,中華隊幾乎敬陪末座,僅勝過墊底的印度隊。
隨著2019年世錦賽拿下男團資格賽前8名,甚至在決賽獲得第6名,中華男子體操隊睽違57年終於重返奧運,也讓鞍馬王子李智凱開心表示,終於不是孤軍奮戰了!
以李智凱、唐嘉鴻為首,搭配蕭佑然和臨時頂替游朝偉的小將洪源禧,中華男團繳出總分246.263,於12支隊伍中名列第10,與第8名晉級決賽的烏克蘭僅有1.229分的差距。
除了再度成隊出戰奧運,中華男子體操隊在個人方面也有突破性的表現,唐嘉鴻於個人全能拿下第7名佳績,李智凱更奪得台灣首面奧運體操獎牌。尤其兩人都曾於先前比賽中發生失誤,卻沒有因此影響後續的發揮,讓觀眾們不只見識到精湛的技術,也看見他們強大的心理素質。
奧運女子體操選手出賽
在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後,中華隊就從未有女子體操選手能闖入奧運殿堂,一直到2019年世錦賽,當時年僅16歲的丁華恬經由遞補,順利取得奧運門票,才成為了53年來站上奧運舞台的台灣女子體操第一人。
不過礙於傷勢問題,丁華恬選擇只參加高低槓和平衡木兩項。她在高低槓拿下12.233分,最拿手的平衡木雖然發生掉木失誤,也還有12.566分的水準演出。
首位奧運輕艇選手
輕艇運動自1936年柏林奧運成為正式項目,一直以來都是歐洲國家的強項,在亞洲地區發展則相對較晚。
輕艇激流好手張筑涵透過2019世錦賽成績,獲得一席奧運資格,成為台灣輕艇第一人。最後她在第一趟繳出182秒95的成績、第二趟進步到136秒66,最終排名26名,僅差1.66秒就能晉級準決賽。雖然可惜,不過張筑涵依舊為台灣輕艇在奧運留下紀錄。
奧運田徑項目三朝元老
跨欄王子陳傑連續三屆進軍奧運,參加男子400公尺跨欄項目,成為繼1964東京奧運楊傳廣、1968墨西哥城奧運紀政後,台灣田徑第三人。
陳傑在前兩屆奧運分別繳出50秒27、50秒65,這次則跑出50秒96,為本季個人最佳成績。即便未能晉級,陳傑在奧運賽場上的成就,已是台灣田徑近代的指標性人物。
史上首面獎牌(柔道、拳擊、體操)
本屆東京奧運台灣12面獎牌分別來自10個不同的項目,共有6個項目為首度奪牌,包含柔道、羽球、高爾夫、體操、拳擊和空手道。
其中,又以拳擊、體操、柔道等待最久。中華隊在此三項運動分別在1950、60年代開始派代表隊出賽(1956年:拳擊;1964年:體操、柔道)。
另外三項首次奪牌的項目中,羽球在1992年才成為奧運正式項目;高爾夫在離開奧運超過一百年後,才在上屆里約奧運回歸;空手道則是首度於奧運亮相。
封面圖片來源:楊勇緯FB粉專、教育部體育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