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台灣在國際賽場上表現亮眼的運動,應該有不少人會想到拔河。今天就要跟各位聊聊這個歷史悠久、規則簡單,又頗富觀賞性的運動!
拔河的歷史
拔河可說是歷史悠久的運動,在古埃及、希臘、印度、中國、柬埔寨都有相關的記載。在古希臘和春秋時期的中國(古稱「牽鉤」),都將拔河視為軍事訓練的一環。唐代甚至因為拔河風氣盛行,於清明節時在宮中舉辦拔河比賽的紀錄。
而在吳哥窟內,也可以看到從12世紀保存到現在的拔河壁畫,推測這項運動可能跟古代信仰的儀式或習俗有關。2015年,拔河由韓國、菲律賓、越南、柬埔寨聯合推薦,以「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短暫出現的奧運拔河賽
拔河運動雖然未出現在首屆現代奧運,但它很快就在1900年第二屆奧運登場,並由丹麥瑞典聯隊擊敗法國隊,拿下金牌。
不過由於賽制規則的混亂,使得參賽隊伍有機會靠著鑽漏洞取勝,例如1908年英國隊就換上工作鞋,使對方不易拉動而獲勝。加上沒有國際性主管機關的關係,拔河在1920年後就與奧運無緣,至今已超過100年。取而代之的舞台是與奧運錯開舉行的世界運動會。
台灣拔河的輝煌戰績
有看過電影「志氣」,應該都會對景美女中拔河隊(現景美師大女子拔河隊)辛苦的訓練過程,以及最後奪冠的熱血故事印象深刻。事實上,台灣拔河在世界舞台可說是屢創佳績。
不只在世界室外拔河錦標賽中,締造女子500公斤的5連霸業;去年世界室內拔河錦標賽拿下5金1銀;在4屆世運會中更是包辦了所有女子拔河的金牌(4面),戰績相當驚人。
拔河的錯誤示範
與其他運動一樣,拔河也須慎防運動傷害。除了摔到或是背部拉傷外,若是小看繩索斷裂的回彈力道,很有可能造成後果嚴重的永久性傷害。
在一些特殊的拔河比賽或活動中,可能會有數以百計、甚至超過千人共同參與一次拔河比賽,在比賽繩索未經專門設計的情況下,很容易被拉斷,會導致參賽者被高速回彈的繩索打斷手指或手臂。例如1997年的臺北市拔河斷臂事件就是這樣血淋淋的例子。
封面圖片來源:中華奧會官網。圖為高雄世運會拿下女子拔河520公斤組金牌的中華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