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聽到射箭,多數人聯想到的應該是騎馬奔馳在草原上追逐獵物的弓箭手,或是古代沙場上數以萬計的弓兵。不過隨著時代的演進,弓箭慢慢從武器退役,轉以運動形式重新出發,從14世紀的英國開始了現代射箭運動。

1900年第二屆現代奧運首度出現射箭項目,卻因為沒有統一的競賽規則,在1920年奧運結束後,離開奧運舞台超過50年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,國際射箭總會(FITA)於1931年成立,制定世界性射箭比賽的規則與辦法,並在當年於波蘭舉辦第一屆世界射箭錦標賽。

到了1969年,FITA舉辦了世界原野射箭錦標賽,為比賽增添更多變化和趣味性。1990年代又陸續新增室內、帕拉、滑雪、3D等不同特色的射箭世錦賽,以下就為讀者們一一介紹。

世界原野射箭錦標賽(始於1969年)

原野射箭有別於一般射箭比賽,在標靶的距離、角度、大小都不一定。去年射箭國手雷千瑩到花蓮參加全民運原野射箭項目,在接受緯來體育台受訪時便談到,第一階段資格賽採無標距,需要靠選手自身判斷靶的距離,每個靶位射箭的仰角和靶的斜面都有所不同,甚至會以不同的站姿去射箭。

原野射箭另一個特色就是舉辦地點,會在山區、草原、森林,甚至到城堡舉辦比賽。選手們不僅往往需翻山越嶺到達比賽地點,還得適應當地環境條件,是相當不容易的一項賽事。而原野射箭除了有一般常聽到的反曲弓、複合弓外,還有裸弓組,更加貼近「原野」的感覺了!

根據比賽地點的環境條件不同,每次的原野射箭比賽都是全新挑戰。

世界室內射箭錦標賽(始於1991年)

室內射箭受環境影響程度較低,距離與靶紙也相對室外射箭短、小許多。室外射箭世錦賽反曲弓距離為70公尺、靶紙直徑122公分;複合弓50公尺、靶紙直徑80公分,並採用五色十環靶。室內射箭世錦賽選手距離靶面18公尺,靶紙直徑40公分,靶面為三色五環。

另外與室外射箭不同的是,室內射箭比賽使用垂直三面靶,一箭射一靶,不像室外射箭時目標都是同一個靶。

室內射箭靶面的距離、直徑、配置都與室外射箭略有不同。 @World Archery YT截圖

世界帕拉射箭錦標賽(始於1998年)

帕拉射箭是屬於殘疾人士參加的競賽項目,會依照殘障分級。包含經輔助工具可採站姿進行比賽(ST);使用輪椅但手部可正常拉弓(W2);使用輪椅且手部無法拉弓,弓經過合法改裝(W1);以及依視覺殘障分級(VI)。

像美國的「無臂射手」Matt Stutzman先天失去雙臂,但他以腳架弓、以口放箭,拿下2012倫敦帕運男子個人複合弓銀牌。

美國「無臂射手」Matt Stutzman。 @usarchery

世界滑雪射箭錦標賽(始於1999年)

滑雪射箭與其他射箭比賽最大的不同,是參賽選手必須揹著弓箭從起點滑到指定靶區,射完靶後繼續滑向終點,屬於競速比賽。選手們在滑雪後馬上接著射箭,更加考驗瞄準時的穩定性。

滑雪射箭耗費的體力,可能在所有射箭比賽中名列前茅。

世界3D射箭錦標賽(始於2003年)

3D射箭指的是「3D立體標靶射箭」,比賽時使用的圓靶會以動物的立體模型代替,讓選手有狩獵的感覺。3D射箭除了跟原野射箭一樣有裸弓組外,還設有長弓組。

3D射箭會以動物模型的心臟、要害作為得分的依據。

封面圖片來源:中華奧會官網。圖為2018年雅加達亞運反曲弓女團銀牌得主,左起為譚雅婷、彭家楙、雷千瑩,以及教練倪大智。